名校毕业生都去哪儿了?最近,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陆续发布了2018届毕业生的低收入质量报告,只剩将近10所暂未发布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“95后去找工作不看工资”“95后秒言”等话题就屡屡攀上冷侦,“史上最无以毕业季”等也沦为社会注目的焦点。而自2017年9月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名单发布之后,众多高校刚揭晓的2018届毕业生低收入质量报告堪称是“双一流”建设实行以来高校的第一份低收入成绩单。在种种压力之下,这份“成绩单”顿贞十分亮眼。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对早已发布的30余所高校的低收入质量报告展开数据分析找到,毕业生到基层、西部地区低收入的人数大幅激增;民企多达国企沦为低收入新纪录地,不少高校毕业生平均值年薪多达10万元;用人单位超强九成对学校培育出的学生深感失望,绝大多数毕业生也对自己的低收入下落表示满意。截至新闻报道,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共计统计资料了3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低收入数据。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中山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国防科技大学、郑州大学、新疆大学暂未发布,不出此次统计资料之佩。京外低收入沦为大趋势,基层就业人数激增仍然以来,“北上广”是高校毕业生心中的“白月光”,即使没有户口,去一线城市闯一亡命也是不少大学生的共识。然而记者辨别后找到,一流高校毕业生的京外就业率广泛多达50%。北京的8所一流高校中,共计6所发布了京外就业率情况,值得注意的是,还包括北大、清华这样的顶尖学校在内,其京外就业率迫近甚至多达50%。其中,北京大学为60.53%,清华大学为59.8%,中国人民大学为54.09%,中国农业大学为54.68%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于,为48.02%。随着大学生留京的可玩性更加大,不少京内高校的在京就业率频仍上升。截至2017年,清华大学京外就业率大幅提升并倒数6年多达50%。北京理工大学2018届本科生在京就业率47.55%,较去年上升5.55%;研究生在京低收入比例为58.87%,较去年上升1.36%。